主页 > 励志图书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

第13章 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2)

将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易于解决的小问题,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天赋,是一种优秀员工必备的基础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而要学会将问题进行分解,这远比毫无头绪地寻找一个一蹴而就的方法更实际,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古今中外,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大有人在。着名的国际马拉松两届冠军、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就是这样一个人。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成为当时最受注目的“黑马”。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1986年,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战胜了众多“重量级”选手,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这一道理是山田本一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和其他比赛选手一样,将终点设为自己唯一的一个目标,结果他发现跑了十几公里就已经疲惫不堪了,也被前面那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这样一来,每前进一步,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推动我们充分调动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最终实现最终目标。

在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事情难度较大,而是因为觉得距离成功目标太遥远,总想着一次地获得成功。结果,还没有努力到一半的时候,就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了。

大的成功由小的成功铺垫而成!每解决掉一个小问题,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向成功靠近了一大步。这就像新东方教育集董事长俞敏洪所说的那样:“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集成了生命的永恒。”

感悟与反思

不要在复杂的问题上白白力与时间,而应该学会将问题进行分解,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因为,整体目标太大太远,将无法承受其重而忧心忡忡,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心灰意冷。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没有想出新办法

“实在是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这样的话,你是否熟悉?是否你的身边就经常有这样的声音,或者你自己就是这种说法的“代言人”?

试想,当你向别人提出某种要求时,对方这样答复你,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失望呢?当你的上司下达了一个新任务,当你的客户提出一个新要求,你是否也会这样回答?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失望吗?

一句“没办法”,似乎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再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理由,但也正是这样一句“没办法”,浇灭了灵感的火花,阻碍了前进的步伐!是真的没办法了,还是我们根本没有好好地动脑筋想办法?

工作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你怎么做,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怎么想。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一个善于思考想办法的人,总是能找到完成工作和克服困难的最好办法。这样的人,必将成为队或企业的中坚力量。

即时贴发明后,3M公司在首次推出时,在四个试点城市开展的销售活动,由于宣传不到位,全都失败了。

由于大家都不了解这种产品,没有人愿意买它,而且这种产品与订书钉和曲别针相比又比较贵,商业利润比较低。所有的人都在思索怎么办,这时候,“毫无办法”、“能怎么办呢”这样灰心丧气的话开始在公司内部广为流传。

公司里有两名员工——化学工程师阿特·弗雷和开发人斯宾塞·希尔弗,非常喜这种产品,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实用的东西,一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于是,他们表示甘愿为这项产品冒风险,自告奋勇去推销即时贴。

他们来到即时贴销售试点城市——加利福尼亚的多特蒙德,先调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尽管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但是他们相信总有办法解决。随后,他们进行最后一搏,准备了两纸箱即时贴,来到商业区分发,让大家免费试用。大家见到免费的即时贴,都纷纷走上来索要。

结果,他们成功了!整个多特蒙德都“上钩”了!添加的订货率高达90%,是其他办公用品的两倍。后来,这项产品每年为3M公司带来十几亿美元的收益。

如果弗雷和希尔弗也认为即时贴“毫无办法”打开市场而放弃努力,恐怕就没有之后的成功一搏了。他们最后之所以能做出这样杰出的贡献,就在于他们能为打开产品销路而全力以赴,就在于他们有着积极的想法。

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对是“金不换”的宝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因此,老板们迫切需要的正是弗雷和希尔弗这种能及时化解问题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满嘴“没办法”的人。

想办法是有办法的前提。如果让脑袋放假,就算我们是天才,即使我们遇到的问题再简单,也会一筹莫展。无数的实践表明,要想做问题的终结者,面对问题,就必须主动想办法。只要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就能越来越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拥有40多名全球顶级的IT英。这些英每年为微软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公司也为他们提供十分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微软公司给予这些员工充分的自由。在这里工作,兴致来了,员工完全可以去打篮球,去健身房,去游泳池,去喝咖啡,甚至会有专门的按摩师给员工按摩。如果是特殊人才,还有更多的优待。公司只有一条规定:按时上下班,哪怕是喝咖啡,你也要坐在公司里喝。可是,员工们自由散漫惯了,加之美国人喜欢过夜生活,因此上班老是迟到,部门经理伤透了脑筋。

为此,部门经理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奖惩制度。可是根本没人当回事。

迟到了,客气的员工还会朝部门经理耸耸肩笑笑,不客气的员工干脆就若无其事。

有一回,部门经理扣了一名叫莱特的软件工程师200美元的考勤奖。莱特大发雷霆,直接就交了辞呈。事情闹大了,连比尔·盖茨本人都被惊动了。部门经理做得没错,然而莱特又是办公自动化方面公司引进的特殊人才,比尔·盖茨只好亲自调解,最后返还了莱特200美元,才算了事。

莱特是留住了,但是迟到现象却更严重了,大有变本加厉之势。怎么办呢?

.dashuzhai.下 ./书 ./网
【上一篇】:第14章 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3)【回目录】 【下一篇】:第12章 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