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作上一样可以暴露对方有没有戒备心
很多时候,戒备心并不一定只是表现在言语上,在动作上一样可以暴露对方有没有戒备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对方坐的位置。
有句话说:“交朋友要保持距离。”戒备心理,可以从距离的远近上表现出来。凡是喜欢坐得很远,且半个屁一股坐在外面的人,他的潜意识行为于无意之中就表示了强烈的戒备心。
不单是坐的位置,姿势也是有力的表示。
某服装公司的人事主管曾经告诉我,当公司招考职员时,应征者的姿势也是录取的标准之一。当然姿势不能太随便,可是太拘谨的人——笔直地坐着、双手放在双膝上、身一体始终保持不动的,也不合格。
问他理由,他回答:“经营服装这项业务,经常和各式各样的人直接交际来往,所以希望录取的职员,是一些能随时洞察对方心理动向的人才。凡是姿势拘谨的人,和别人之间经常有一种距离,是始终存有戒备心的证明,自然不容易和别人接近,像这种人当然不适宜从事服装这个行业。”这位人事主管的话,的确有他的道理。
心理学家在辅导他人的时候,认为须特别注意的也是坐的位置和姿势。第一,要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第二,自己经常要保持舒畅的姿势;第三,视线尽可能不要直视对方。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消除对方的戒备心。
在国际外交活动中,饶富趣味的是,参加晚宴者的座位如何编排呢?正式会议场合中,两国人员各列一排,双方面对面而坐;而在晚宴中,席位的安置为两国人员穿插着并排坐。
这种依照聚会的目的不同,座位安排也随之变化的外交方式,是从长远的历史中演变而来的,同时也有它的心理依据。人类在协力合作时,有喜欢并排而坐的倾向,而互相产生竞争心理时,又往往是相向而坐。反过来说,两人并排而坐时,容易产生彼此的紧密关系。外交活动中,开会讨论时相向对坐,晚宴时相邻而坐等形式,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人类合作与竞争的心理变化。
如此说来,如果能与他人相邻而坐,较容易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因为,并排而坐时,不必担心对方正面投来的眼光,视线较为自然。对方坐得近,心中也易产生亲近感。
另外,一般戒备心特别强的人,都不喜欢对方用灵魂之窗的眼睛去窥测他的内心,而会故意避开视线。于是你如果想透过视线从头到脚去观察对方,且不要让眼睛转个不停的话,则必须坐远一点,这样当你转动视线的时候,角度不会太大,就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
由此说来,坐的位置和姿势以及视线和态度,都会自然地表现出内在的戒备心。所以,只要注意对方这方面微妙的动作,就可以抢先一步取胜对方。
窥视他人情绪变化的差异,辨别他人气色蕴藏的内涵,洞悉他人内心潜藏的玄机,才能更好地制其人、攻其心,让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