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励志图书 > 微表情读心术 >

一眼看穿他,从而识破他人的心理诡计

一眼看穿他,从而识破他人的心理诡计

可能大家小时候都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两只小熊在家里玩,熊去外婆家送东西,中午了还没有回家。熊宝宝们开始饥饿起来,他们觉得与其等回来做饭,还不如自己到森林里找食物吃,这样既可以给一个惊喜,也能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两只小熊开始行动,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一大块酪,正准备吃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怎么分酪才对双方都公平呢?熊宝宝们坐在地上,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候忽然走过来一只狐狸,“亲的小熊们,你们在做什么呢?”狐狸“和蔼”地看着两只小熊。

“我们找到了一块酪,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分成相等的两份。”一只小熊很为难地说。“要不狐狸伯伯帮你们分酪吧,你们觉得怎么样?”狐狸建议道。小熊同意了,然后,狐狸分给熊哥哥一半熊弟弟一半。但弟弟发现自己的那份比较少,于是十分不满,狐狸笑着说:“没事,我有办法。”他拿过哥哥手中的酪大大咬了一口。弟弟一看自己的酪现在比哥哥的多了,正准备高兴地吃,哥哥不满意了。于是,狐狸又把弟弟的酪咬了一口,于是哥哥的又比弟弟的多了。直到最后,酪快要被狐狸吃完了熊宝宝们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只好吃剩下的一丁点充饥。可这时,狐狸早已扬长而去了。

寓言中的狐狸就是一个高手,它能利用分酪的机会喂饱自己,可以说,这是分酪的最高境界:牵着熊宝宝们的鼻子走。因为小熊都希望自己比对方分得的酪多一些,所以几乎忘记了酪在狐狸的手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当然,现实中不会有这么天真可的熊宝宝,但狐狸的这种“博弈哲学”广泛存在。

在分“酪”过程中,两只小熊(双方)都会为自己的利益不懈努力,但“酪”是有限的,如果一方获得的多,另一方肯定就会少。如果再有“狡猾”的第三者出现分一杯羹,或者分多杯羹,那原来的双方必定吃了“哑巴亏”。无论如何,双方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达成一致的协议,保证双方都是有利可图。

比如:哥哥和弟弟获得一块蛋糕,弟弟很想多吃点,哥哥就做出了退让:“好吧,你都吃了吧,以后有了我再吃。”弟弟很高兴,但还是分给哥哥一些,尽管很少,哥哥也尝到了蛋糕的香甜。事后弟弟觉得哥哥对自己很好,便开始储蓄自己的零花钱,终于在几天后弟弟捧回了两块蛋糕:“哥哥一块,我一块,谢谢哥哥上次让我多吃了好多!”

很显然,哥哥的谦让使得他比预期多得了一些报酬,本来只能获得半块,而现在却得到了一块加一少半,这种分法是在注重长远利益,高瞻远瞩的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有个叫夏彪之的人,到新昌做县令。刚上任的时候,夏彪之问当地村官:“鸡蛋一文钱可以买几个?”村官答道:“三个。”这位县官就掏出十吊一万文钱来,叫村官替他买三万个鸡蛋。然后说:“这些鸡蛋今天我不便带走,你让各家母鸡代为孵一下吧,”于是三万个鸡蛋一下子就成了三万只小鸡。过几个月,小鸡长大了,县官又吩咐手下把它们都卖掉,一只三十文,一下子擅刮民财九十万文。

夏彪之到了另一个村子的时候,又问村官,“竹笋一文钱可以买几根?”村官答道:“一文钱可买五根。”于是又拿出一万文钱来,委托村官帮他买五万根竹笋继而对村官说:“我也不需要那么多笋,就先养在竹林里吧。”到了秋天,竹子已经都长大了,一根可以卖到十文钱,这次又搜刮了五十万。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些道理,如果希望自己在一场博弈中能收到最高的利益,就必须学会利用对手的弱点,高瞻远瞩地对待面前的事。当然,也要小心被他人遥控,被别人抓住弱点牵着鼻子走,得不偿失。

【上一篇】:看透人心,让欺诈陷阱显露真形【回目录】 【下一篇】:细小动作中显露出来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