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则云门六不收
举:僧问照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法身都带有反的意味儿,所以孙悟空天上地下都
不能收留他。孔子也是,唐明皇说他:
夫子何为哉?栖栖一代中。
孔子就是法身,他的栖栖没有个落脚处,就是云门说的「六不收」。
六不收也是说法身不可被收在哪一类型。五祖宏忍大师一日云:
释迦牟尼佛下贱客作儿
庭前柏树子一二三四五
这样的把释迦牟尼佛的妙相庄严来解放了,可以叫他拿扫帚簸箕,扫清山门内柏
树下的地,这就开了後来吴道子画拾得的发想。便像这样,他也是真的释迦,真
的妙相。
生於佛境,山川草木皆是法身,连那几株柏树亦是法身。
可是古来一班仙佛也使人想念。且听雪窦禅师颂曰: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 僧数不足
少林谩道传神光卷衣又说归天竺
天竺茫茫无处寻夜来却对乳峰宿
末一句还是有安顿,如孔子的在阙里,虽无时俗的名利。但是有在於人世的位分。林黛玉亦是她的处境未有个着落,像晴雯更是什麽亦没有,然而两人的位分是
在宝玉的心上,亦即是在大观园的风景里了。